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辅食营养包乱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辅食营养包乱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再现婴儿喝假奶粉成“大头娃娃”,是谁的错,你怎么看?
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事件才过去十几年,近日,在湖南郴州市永兴县,竟又出现了新的“大头娃娃”。
先来让我们看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5月12日,有新闻爆料:近几天,湖南郴州永兴县多位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
据医生检查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缺乏维生素D、发育迟缓等现象,并依此诊断为佝偻病。
好好的孩子,怎么会突然患上营养不良呢?
通过调查,这些家长都曾经给孩子食用过一种名叫倍氨敏的“奶粉”,而这些“奶粉”都是在当地一家名叫“爱婴坊母婴店”里购买的。这种“奶粉”一小罐四百克,售价近三百元,比一些品牌进口奶粉都高。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发现这种“奶粉”盒子上印有“蛋白固体饮料”几个字,这说明它并不是真正的奶粉,而是“假奶粉”!
正是这种“假奶粉”,才造成了湖南郴州永兴县的多名婴儿成了“新的大头娃娃”。
有家长也曾问过该母婴店的导购员这罐子上的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但导购员却说这是牛奶的另一种称呼,家长也就没有再怀疑。
必须依法追究无良商家的刑事责任
无良商家将蛋白质固体饮料当成小孩的奶粉来卖,这无疑是虚假宣传,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
而这种行为造成的小孩发育不良、影响小孩的身体健康不仅是伤天害理的,而且还是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无良商家的刑事责任。
奶粉的生产销售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相关部门应当顺藤摸瓜,摧毁这条产业链,以免更多的婴儿受到伤害。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作用
时隔十几年,“大头娃娃”事件再次发生,这个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不力是分不开的。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流入市场上的产品严格把关,整治市场乱象,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家长应擦亮眼睛、注意甄别
由于市场上鱼龙混杂,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擦亮眼睛,注意甄别,提高自身育儿相关的知识。一旦有疑惑,可以向书籍、网络寻求帮助。
如若遇到不法商家和不良产品,应保存好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不法商家的这种行为应该受到严厉地谴责和惩罚。整顿市场乱象,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关键。
(文/若木 图/网络)
我是羊排,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用固体蛋白饮料营销成婴幼儿奶粉这个事情很早在网上就有曝光,不光是这次固体蛋白营销成婴幼儿奶粉,还有其他类似的粉状冲剂也有被商家营销成奶粉的案例,我们所知道的看到的不仅仅是奶粉,其他行业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我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客户到银行存钱,结果银行理财变成了保险单。
病人到药店买药,结果治病药品变成了保健品。
商家偷换概念一方面,可是购买的商品的人难道没有一点点判断吗?
银行理财是理财,保险是保险,在签字的时候难道不应该看清楚吗?
保健品是保健品,是不能代替药品的,每一款保健品在瓶子上都有这句话,生产批号写的很清楚,一个健字号一个是一个是药字号,瓶子上写的都有的,稍稍静下心来想想。
回过头来说固体蛋白饮料,这个产品包装上面已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这是固体饮料,买一样孩子吃的东西,还是关乎孩子成长的奶粉不应该好好看看说明书吗?
写到这里我都隐隐心痛,人云亦云,别说说什么就信什么,商家的套路无外乎就是营养均衡,性价比好,价钱合适,再送一大堆赠品,让人感觉到占到了便宜,天啊,多少年前都有的骗局居然还有人上当。
说谁的错,商家偷换概念,为了牟利不择手段,错在先。
购买者自身问题更大,错吃奶粉,后果无法挽回。
再现婴儿喝假奶粉成“大头娃娃”,是谁的错,关于假奶粉,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十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当时很多无辜的婴幼儿成了受害者。
十几年后的今天,蛋白固体饮料到底是饮料还是奶粉?据多位家长反应自己家孩子不同程度受伤害,有些孩子因为长期食用变成了“大头娃娃”,有些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商家用饮料代替奶粉宣传,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商家的确是有错,那家长就没有错吗?所谓商家,无商不奸,她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尤其是母婴店,最喜欢给孩子推荐各种保健品,美其名曰可以给孩子补钙铁锌,实际上还是医院开的药比较靠谱,还便宜很多。
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商家推荐各种商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清楚该产品的配料,有哪些营养素,适合那些宝宝。有些宝妈,缺乏主见,商家说好就买,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家宝宝,全买回家,结果有些东西可能根本就用不上。如果爸妈能够仔细一点,早点看到蛋白饮料多问一下,是不是合婴幼儿食用,或者百度一下,也可以去医院问一下医生,可能孩子不会有任何异常发生。
母婴店有一部分责任,但最大责任我觉得应该是孩子父母。给孩子用什么、穿什么、吃什么,做父母的难道不给孩子把好关吗,一句不知道就完了么,多方打听多方学习,不是那么难的事,就算问问度娘也是可行的。我去医院或诊所给孩子那个药,都是回来仔细看说明书或百度一下副作用大不大,有的药不放心的我直接不给孩子吃,因为我记得有次孩子拉肚子,有个中医诊所给孩子拿了“土霉素(名字记不太清楚了)”,我记得我爸养兔子给兔子喂过这种药,老觉得不放心就没给孩子吃😂我只是通过这件小事说明,父母是孩子生活的首位决策人,不要什么都赖在无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辅食营养包乱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辅食营养包乱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