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宝宝辅食怎么判断营养不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宝宝辅食怎么判断营养不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辅食密度是什么意思?
食物“营养密度”的黄金法则
老话讲“三分营养七分汤”,有些妈妈对此深信不疑,只给孩子喝汤(尤其是骨头汤),这是混淆了食物“营养密度”的典型例子。汤的主要成分是水,不仅没什么营养,脂肪含量还很高。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 1%-2%,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则在 15%-22% 左右,营养密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辨别食物的营养密度呢?
1、完整(固体)食物的营养密度>分解(液体)的食物
米汤、粥、稀饭这样的流质、半流质食物虽然更易被吸收,但由于熬煮加工时间长,所含的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铁等)相比固体食物(米饭)而言却少得可怜,所以白粥不如米饭搭配蔬菜肉类更营养均衡。同理,果汁也不如整个水果营养更好,在榨汁过程中很多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都会流失。而完整或者固体食物不仅营养价值相对更高,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益处多多。
辅食密度就是营养密度指的是单位热量所含重要的营养素的浓度°。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宝宝的第一顿辅食都会非常的重视,一般都会选择高铁米粉,从大约4-6个月开始,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能量需求。
同时这个阶段的宝宝对蛋白质,铁等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需要引入辅食,来满足宝宝日益增长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辅食与牛奶相差几个小时最好?
都说新生宝宝添加辅食应该在才不多满六个月左右,实际上并没有硬性的规定,还是要看宝宝的身体生长情况。添加辅食一个人宝宝生长发育所需,一个是宝宝口味转化所需,对于宝宝来说都是他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且还是很重要的过程。现在的宝宝因为孕期营养充足,生长发育的速度都不慢,根据宝宝生长速度来安排,宝宝满了四个月基本上就可以适当添加稀释过的易消化的软糯辅食了。需要注意的是,添加辅食并不是零食,而且用辅食来代替一部分牛奶或母乳,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奶粉及母乳营养成分不足的部分。添加辅食的时间和辅食的量都要参考宝宝吃奶的情况,有些宝宝不怎么喜欢奶粉,奶量摄入不足的,就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来增加辅食的量和拉短添加辅食间隔的时间。有的宝宝喜欢喝奶,奶量足够,辅食的添加也就要适当减少量和次数了。总之,添加辅食是用辅食代替奶量,不是给宝宝当零食的。
宝宝刚出生的头三个月基本上只需要喝奶就能够满足宝宝身体生长发育的所需了,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奶中的营养成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已经开始有了欠缺,就需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及时添加辅食能够防止宝宝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还能够及时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防止宝宝发生贫血等营养不良现象。首次给宝宝添加辅食,可以在一天中第一次喂奶后到第二次喝奶之间。根据宝宝平时的喝奶时间间隔习惯和宝宝具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添加辅食时间放在宝宝喝奶两个小时后比较合理。在宝宝一岁前,辅食的添加都应该放在宝宝喝奶后,等宝宝满了一岁,就可以先吃辅食再喝奶了。添加辅食对宝宝的喂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辅食添加不当,宝宝会出现积食、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对宝宝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宝宝一岁前,消化能力都比较薄弱,胃容量很小,因此宝宝喝奶后间隔两小时再添加辅食比较合理。对于不怎么习惯喝奶,奶量较小的宝宝,可以把间隔时间改为一小时,不要一次添加辅食过多,应该循序渐进,先少少添加,逐步加量。还要从稀到干慢慢过渡,也就是从水果水蔬菜水到水果泥蔬菜泥再到各种米糊肉糊。宝宝从开始添加辅食的各种水到泥再到稀粥、软饭、软面,最后到正常的饭菜,整个过程才不多要到一岁半才会结束。这个过程需要喂养得当,宝宝才会营养均衡,身体才能健康生长。所以添加辅食的最初,辅食要放在喝奶之后,奶量大的宝宝可以在喝奶两三个小时后喂吃辅食,奶量小的宝宝可以在喝奶后一两个小时喂吃辅食。根据宝宝的生长情况和喝奶的量及习惯来定,灵活喂养才是,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是按需要喂养,宝宝要吃就喂。喝奶粉的宝宝就最好按时间喂养为好。大多数四个月前的宝宝基本上都是四个小时吃一次奶粉的,越小的宝宝吃奶的间隔时间越短,喂养中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定,不能死板地照章喂养。添加辅食的量和时间也得根据宝宝的具体饮食情况来定,随着宝宝长大而调节,以宝宝吃好为准。一岁前的宝宝添加辅食是代替奶的,是在两餐奶之间添加。添加辅食后逐渐慢慢减少宝宝的奶量和次数,让宝宝逐步过渡到靠正常饮食来生长发育。添加辅食是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得慢慢来,不可一下子添加过多给宝宝的胃肠道增加负担,影响到宝宝的健康生长发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宝宝辅食怎么判断营养不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宝宝辅食怎么判断营养不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