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岁宝宝辅食营养密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1岁宝宝辅食营养密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辅食密度是什么意思?
食物“营养密度”的黄金法则
老话讲“三分营养七分汤”,有些妈妈对此深信不疑,只给孩子喝汤(尤其是骨头汤),这是混淆了食物“营养密度”的典型例子。汤的主要成分是水,不仅没什么营养,脂肪含量还很高。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 1%-2%,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则在 15%-22% 左右,营养密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辨别食物的营养密度呢?
1、完整(固体)食物的营养密度>分解(液体)的食物
米汤、粥、稀饭这样的流质、半流质食物虽然更易被吸收,但由于熬煮加工时间长,所含的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铁等)相比固体食物(米饭)而言却少得可怜,所以白粥不如米饭搭配蔬菜肉类更营养均衡。同理,果汁也不如整个水果营养更好,在榨汁过程中很多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都会流失。而完整或者固体食物不仅营养价值相对更高,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益处多多。
辅食密度就是营养密度指的是单位热量所含重要的营养素的浓度°。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宝宝的第一顿辅食都会非常的重视,一般都会选择高铁米粉,从大约4-6个月开始,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能量需求。
同时这个阶段的宝宝对蛋白质,铁等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需要引入辅食,来满足宝宝日益增长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一岁后的小孩该怎样喂食?
一岁多的宝宝可以开始添加多种食物喂养了,平时多吃蔬菜,粥米面,瘦肉,鱼虾以及水果都可以喂食,只是喂食的时候要少量多次,并且尽量以蒸煮烹调的手段,口味保持清淡,可以多给宝宝喝鸡汤,鱼汤之类的。
以下是我为我宝宝做的西红柿山药青菜肉沫粥.
希望以上意见对你有帮助!
一、营造一种就餐仪式感
1岁以后的宝宝比较好动,一刻也不肯消停,这个时候要是想给宝宝喂食,最好是让宝宝坐到儿童餐椅里面,让他舒服地坐好,给宝宝围上围嘴。
这时最好把电视和嘈杂的音乐关掉,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开始吃饭时,用愉快的口吻对宝宝说:“宝宝,我们的吃饭时间到啦!”
二、怎么能宝宝喂食呢?
把调好的米糊放在宝宝专用的小碗,用婴儿专用的小勺子装上半勺的米糊,微笑着放到宝宝的面前,然后用嘴巴发出“啊”的声音,鼓励宝宝张开嘴。
有时宝宝会本能地把食物吐出来。别怕,可能宝宝不习惯这种味道,多试几次就可以了。如果试了几次宝宝都抗拒,可能要换另一种辅食了。
如果新的食物宝宝不太习惯,可以用宝宝习惯的方式慢慢过渡。如宝宝喜欢喝母乳,那就用母乳来调配米糊,或是用配方奶粉来冲调。宝宝会慢慢的接受新的食物。
三、添加辅食时要注意什么?
1、1岁半的宝宝仍要以奶为主食。
2、在宝宝长出磨牙之前,辅食应为泥糊状食物。
3、在宝宝对奶量主动减少之前,不要人为地减少。
4、吃完辅食后,应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避免产生龋齿。
四、不要免强孩子吃饭
案例1:邻居家的孩子,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哭。孩子的奶奶每次都骂骂咧咧的,说孩子不好养,要是几十年前,肯定要饿死之类的。孩子吃饭简直变成了一种酷刑,而不是享受。
案例2:朋友家的孩子每次吃饭,是家人最紧张的时候,为了哄孩子吃饭,简直使尽了浑身解数,又要唱又要跳,还要扮鬼脸,有时要把所有的玩具堆在孩子的面前,让他边吃边玩,趁他一个不注意,迅速把米糊放到他的嘴里。
朋友跟我说,喂一次饭,简直比上一天班还辛苦。
其实,这两个案例就是极端的案例。第一个案例让孩子恐惧吃饭,把吃饭变成了痛苦的事情。第二个案例,孩子会形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把孩子惯坏了,以后孩子会动不动以不吃饭为要挟,得不偿失。
当孩子出现不肯吃饭的现象,大人要狠点心,使用饥饿疗法。虽然有点狠心,但是只有让孩子感觉饥饿的时候,才能集中注意力吃饭。
最后,不要勉强宝宝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吃东西,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毕竟吃饭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是人鱼海棠,职场妈妈、故事写手和育儿领域创作者。关注海棠,一起成长。
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帮助,麻烦帮我点个赞吧!
准备好辅食,放在他面前,让他自己抓握食物往嘴里送的过程也是协调能力的锻炼。
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抓食,是主动进食过程,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如果是喂食,是被动进食,未来孩子会不爱吃饭。
而且1岁的孩子还是以奶为主食的学龄阶段,所以辅食部分吃不饱就用奶开补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岁宝宝辅食营养密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岁宝宝辅食营养密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